各分支機構、學會會員及相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人才工作、青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赴國外大學、研究機構、實驗室開展短期訪問、交流,與國際同行共同開展學術研究,促進青年科技人才走近國際科技前沿,拓寬國際科技視野,把握世界科技大勢,打造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后備隊伍,中國科協決定,在2017年、2018年工作基礎上,開展2019年“中國科協優秀中外青年交流計劃”?,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資助名額、范圍和條件
資助名額不超過200名,其中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赴外國交流訪問計劃和外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來中國交流訪問計劃資助名額各約100名。本通知相關事宜為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赴國外交流計劃,外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來中國交流訪問另行發文通知。資助對象為中國籍全日制在讀博士生、在站博士后和青年科技人才(包括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員、副教授和副研究員),應滿足以下條件:
(一)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思想政治堅定,熱愛祖國,作風廉潔,遵紀守法,具有良好學風,恪守科學道德。
(二)從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研究工作,具有較好的科研能力和潛力。研究領域符合國家迫切戰略發展需要的優先資助。
(三)在讀博士生畢業時間不早于2021年6月30日(不含延期畢業情況),在站博士后出站時間不早于2021年6月30日,青年科技人才年齡應不超過35周歲(年齡計算截至2019年7月1日)。
(四)原則上應達到國家公派留學訪問學者類別的外語合格條件。
(五)訪問交流時間原則上在3個月(含)以上。
(六)導師、研究團隊與國外大學、研究機構、實驗室具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七)研究領域及研究工作不涉及國家秘密。
二、申報渠道和推薦名額
(一)各分支機構可推薦本領域候選人1名;
(二)各會員單位可推薦本單位候選人1名;
(三)每位學會理事可推薦1名候選人;
(四)候選對象須為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的會員;
(五)學會經評審后將向中國科協推薦人選2名。
三、實施原則
(一)充分發揮科協系統組織力。中國科協優秀中外青年交流計劃在中國科協第九屆常務委員會青年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中國科協和各省級科協要充分調動科協基層組織作用,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專家薈萃、學科覆蓋廣泛、視野寬闊、國際交流密切的特點,為國內外青年科技人才互訪交流提供理論指導、經驗支持并努力牽線搭橋。
(二)充分發揮科協基層組織作用。青年科技人才根據自身特點,在導師、專家指導下,與在研課題和團隊需求有效銜接,選擇具有良好合作關系的國外大學、研究機構、實驗室,量身制定交流方案,保障質量和效果。
(三)充分做好經費保障工作。中國科協對入選者予以5萬元人民幣經費資助,保證入選者潛心鉆研、開展交流。鼓勵推薦單位或候選人所在單位予以配套經費補貼或支持,延長入選者訪問、交流時間。
四、工作程序
(一)提名申報。
學會向推薦單位及推薦人發布通知,啟動申報工作。
推薦提名過程中,由候選人導師或所在團隊負責人填寫推薦意見,候選人導師或所在團隊負責人應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推薦單位綜合考慮申報對象個人發展潛力、訪問交流的意義和必要性和科研團隊現實需求、擬訪問交流機構的科研和工作條件等因素,兼顧學科領域發展趨勢,依據分配名額組織專家評選產生候選人。
(二)組織評審。
學會秘書處將申請材料匯總后,組織專家對候選人進行評審,綜合考察申報對象的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訪問交流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考慮國家緊迫戰略需求,兼顧學科領域分布,評審產生入選者。
(三)公示:評審結果將在學會官方網站上公示5日,期間受理真實署名的異議材料,并進行復查核實;
(四)立項實施。中國科協與學會簽訂項目合同,并將資助資金撥付至推薦單位賬戶,作為入選者出國訪問交流的專項經費。推薦單位指導入選者選擇國外大學、研究機構、實驗室,制定訪問、交流計劃,并組織有關專家做好推薦、溝通聯絡、協調保障工作,開展交流。入選者應于2020年底前完成出國交流工作。
(五)檢查驗收。出國交流結束后一個月內,入選者提交研究工作總結,其中,入選者工作總結包括交流訪問情況、學習情況、科學研究情況和交友交流情況,由中國科協進行驗收。
五、報送材料要求
(一)《2019年中國科協優秀中外青年交流計劃推薦表》原件一式三份,請勿另附封面。
(二)候選人所在單位保密部門出具的候選人研究領域及研究工作不涉及國家秘密的證明。
請于2019年10月13日前,將上述材料紙質版郵寄至學會,相應電子版發至學會郵箱: cscm@csfcm.org.cn,郵件標題為:申報獎項+候選對象姓名。
六、聯系方式
聯 系 人:谷劍龍 杜容容
聯系電話:010-82026320 18600638304 18600638301
郵 箱:cscm@csfcm.org.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甲2號金尚嘉園小區1號樓1單元 1號中國復合材料學會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
2019年9月29日